**宜宾银行行长突然辞任,2024年财报增长下的隐忧与出路**
2025年4月,宜宾银行的一则公告在金融界掀起了波澜。公告显示,宜宾银行行长杨兴旺因个人身体原因向董事会递交了辞呈,辞去执行董事、行长等职务。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,因为杨兴旺不仅是宜宾银行的行长,更是该行的元老级人物,自1991年起便在宜宾银行的前身宜宾市城市信用社工作,历经多个岗位,最终成长为行长。他的离职无疑给宜宾银行带来了不小的震动。
杨兴旺在宜宾银行的职业生涯可谓丰富多彩。他从基层出纳做起,历任会计、信贷员、主办会计、分社负责人等职务,积累了丰富的基层经验。随着职业生涯的推进,他逐渐进入管理层,先后担任过大顺支行行长、内江兴隆村镇银行行长、副董事长以及内江分行行长。2012年,他开始进入宜宾银行总行工作,担任过业务部总经理、副行长,并最终在2020年代为履行行长职权,2021年正式成为宜宾银行的行长。在他的领导下,宜宾银行实现了赴港上市的历史性突破,成为近年来内地首家登陆港股的银行。
然而,就在宜宾银行上市后的首份财报发布不久,杨兴旺却选择了离职。这份财报显示,宜宾银行在2024年实现了营业收入21.8亿元,同比增长0.5%;归母净利润5.13亿元,同比增长9.6%。尽管整体业绩看似不错,但营收增速的放缓却不容忽视。与2021年至2023年每年超过15%的增速相比,2024年的增速显然出现了大幅下滑。
宜宾银行营收的放缓主要源于其核心收益支柱——存贷利差的收窄。2024年,宜宾银行的净利息收入为15.78亿元,同比下降了11.6%。这一降幅对于依赖传统息差收入的宜宾银行来说,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。尽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实现了48.3%的增长,但这一部分的占比仍然较小,对总营收的贡献度有限。
面对存贷利差收窄的挑战,宜宾银行在金融投资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。2024年,该行实现了金融投资净收益3.15亿元,较2023年同期的0.11亿元暴涨了近三倍。然而,这种增长是否可持续却值得商榷。金融市场波动较大,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较高,因此不能过分依赖这一部分收入来弥补传统业务的下滑。
除了营收增速放缓和存贷利差收窄外,宜宾银行还面临着资产质量方面的挑战。尽管该行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,但部分行业的不良率却有所上扬。特别是制造业和批发及零售业,这两个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。这暴露出宜宾银行在贷款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,未来需要加大对不良资产的风险减量力度,推动资产质量的进一步提升。
在杨兴旺离职后,宜宾银行亟待新的行长来引领未来发展。这一职位的填补对于宜宾银行来说至关重要。是选择内部提拔人才还是寻求外部精英选聘?这将是宜宾银行管理层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。新行长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银行从业经验和管理能力,还需要对宜宾银行的业务运营和发展有深入的理解。
对于宜宾银行来说,当前的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。一方面,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竞争的加剧,宜宾银行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来应对市场的变化。另一方面,宜宾银行作为地方金融机构的代表,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因此,该行需要继续坚持稳健的发展策略,优化业务结构,拓展业务领域,实现收入来源的进一步多元化。
在优化业务结构方面,宜宾银行可以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。通过推广普惠金融和便捷的金融服务,宜宾银行可以进一步拓宽信贷业务的市场空间,实现信贷业务的稳步增长。同时,该行还可以积极探索新的业务领域和增长点,如金融科技、绿色金融等,以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发展。
在成本控制方面,宜宾银行可以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和提高运营效率来降低运营成本。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管理理念,该行可以进一步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,降低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。此外,宜宾银行还可以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,实现成本的进一步降低。
在风险管理方面,宜宾银行需要继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,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。通过加强对贷款风险的监控和管理,该行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问题,确保银行的稳健运营。同时,宜宾银行还需要加强对市场风险的预警和应对能力,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波动和风险事件。
综上所述,宜宾银行在杨兴旺离职后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。该行需要尽快填补行长空缺,继续坚持稳健的发展策略,优化业务结构,拓展业务领域,实现收入来源的进一步多元化。同时,该行还需要加强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,确保银行的稳健运营。只有这样,宜宾银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,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殷航,本文标题:《宜宾银行行长急辞,2024财报增长背后的隐忧寻出路》